广东3+证书语文文体知识梳理(三)
导读:本文整理了广东3+证书语文文体知识梳理的第三部分,其中包括:“表达方式(记叙、描写、说明、抒情、议论)”;“描写方法(人物描写、环境描写、正面描写、侧面描写)”;“表现手法(对比、衬托、伏笔、照应、抑扬、象征、借景抒情)”。
【导语】在广东3+证书语文考试中,熟悉语文文体知识是最基础、最重要的,因为只有熟悉了这些文体知识,我们在做阅读理解时才能更有逻辑地去分析文章,因此本文为大家整理了部分“文体知识”以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学习!
一、表达方式
1、记叙:
作者对人物的经历、事件的发展和环境所作的叙说和交代。
2、描写:
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、事件、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。
3、说明:
用简明扼要的文字,直接说明事物的形状、性质、成因、功用等。
4、抒情:
表达情思,抒发情感。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。
5、议论:
指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、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或看法。
二、描写方法
【根据描写内容】
(一)人物描写
(1)动作描写:
又称行动描写,是指通过肢体语言表现人物自身的行动。
(2)神态描写:
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详细地刻画。
(3)外貌(肖像)描写:
描述人的身材、容貌、衣着、打扮以及仪态等。
(4)心理描写:
对处在一定环境下的人物心理活动(内心感受、意向、愿望、思索、思想斗争......)的描写。
(5)语言描写:
对人物的独白、对话或几个人物谈话的具体描写。
作用:①反映人物心理;②刻画人物性格特征;③交代人物的身份、地位;④推动情节发展;⑤揭示文章主题。
答题规范:运用了(外貌、语言、心理、动作、神态)描写方法,(生动形象地)写出了......的情形,表现了人物......的心理,刻画了......(人物形象)。
(二)环境描写
(1)自然环境:
特点:指对自然界的景物,如季节变化、风霜雨雪、山川湖海、森林原野等的描写。
作用:①表现地域风光,提示时间、季节和环境特点;②渲染环境,营造气氛;③烘托人物心情(感情);④衬托人物形象;⑤为....做铺垫,推动情节发展;⑥揭示作品主题。
(2)社会环境:
特点:指对能反映社会、时代特征的建筑、场所、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、民风等的描写。
作用:①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;②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;③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;④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做铺垫;⑤推动情节发展,深化作品主题。
【根据描写角度】
1.正面描写(直接描写)
(1)特点:直接描写人物或事物本身呈现的特征。
(2)作用:写出(或表现)人物特点(如:性格、心理、情感等),给人直接、真实、具体的感受。
2.侧面描写(间接描写)
(1)特点:从其他人物、事物的描绘、渲染中,烘托所要描写的对象。
(2)作用:
①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;
②使主题更加含蓄、深刻。
三、表现手法
1、对比:
(1)作用/答题规范: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面作对比。运用对比,把......和......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,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......的变化(或说优劣好坏),从而鲜明地表现或突出事物的特点,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。
(2)教材举例:(统编九下)《变色龙》中的奥楚蔑洛夫在刚得知狗咬人之事时,一个公正廉洁、执法严明的警察形象呼之欲出。然而之后的多“变”则是对他极大的讽刺,前后形成鲜明对比,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。
2、衬托(正衬/反衬):
(1)作用/答题规范:突出一方的特征。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等,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。
作用:制造悬念,使情节具有合理性。
(2)教材举例:(统编八上)《藤野先生》中用日本“爱国青年”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正直热忱、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
3、伏笔:
(1)作用/答题规范:通常只是一两笔,点到为止。比较隐蔽,是“隐性”的,即埋下伏笔。
作用:交待含蓄,使文章内容前后照应,情节衔接严丝合缝。
(2)教材举例:(统编七上)《猫》中,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,预示其生病和死亡;写第二只猫生性活泼好动,不怕生人,“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”,预示它被路人拐走的命运;写第三只猫不招人喜欢,又老爱凝望鸟笼,为其后来的被冤枉埋下伏笔。
4、照应
(1)作用/答题规范:......与......相互照应,为下文......情节做铺垫,使情节完整,结构严谨,中心突出。
(2)教材举例:(统编八上)《背影》一文中四次写“背影”,三次写“流泪”,反复照应,感情一次比一次抒发得强烈,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,又衬托出父亲背影形象的感人。
5、抑扬(欲扬先抑/欲抑先扬)
(1)作用/答题规范:作者的本意是......,而先......,突出强调了事物(人物)的......特征,使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更丰满,更鲜明。
(2)教材举例:(统编七下)《阿长与(山海经)》中,作者开始写对阿长“喜欢切切察察”“不许我走动”及“睡觉摆'大'字”等行为的讨厌,而后面她为“我”买来《山海经》,作者心生敬意。这样欲扬先抑,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,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。
6、象征(托物言志)
(1)作用/答题规范:通过咏物来抒情,常常借助于某些植物、动物、物品等的一些特征,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。
作用: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,表达了......的情感,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。
(2)教材举例:(统编八上)《白杨礼赞》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,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,及其所代表的中华民族质朴、坚輳礻审强、力求上进的精神。
7、借景抒情(寓情于景)
(1)作用/答题规范:通过描写......(景物),表达了作者......的情感,做到情景交融,带给读者“我中有你,你中有我”的感受,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。
(2)教材举例:(统编七上)《春》中景物描写细腻而富有情致,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想了解更多,可以咨询我们的【在线老师】
以上就是“广东3+证书语文文体知识梳理(三)”的全部内容,更多关于广东3+证书的相关内容,如广东3+证书准考证打印、报考条件、招生计划、报名时间、考试科目、广东3+证书成绩查询、分数线等敬请关注广东高职高招网http://www.gdgzgz.cn/